教學方式有哪些?想當老師必看!什麼都能教的最高教學法

2022-10-04


5種教學方法


1.建構式教學(contructivist approach)

扮演老師角色的你,基本上是在幫學生設計一系列有用的障礙課程,讓學生通過這些障礙的同時,也學到新知識。

建構式教學(contructivist approach)在教導複雜概念時相當有效。從小概念再逐漸掌握、進階到主要概念。在過程中是循序漸進、有架構的學習。(ex:學音樂,從音階、識譜,再到基礎技巧、複雜的演奏技巧等)

  • 缺點:建構不易。有些學生建構觀念會遇到困難。比起自己建構,他需要老師直接跟他們說如何理解概念。

2. 整合式教學(integrative approach)

將新知識融入實際應用。可避免孩童對於課程產生「為什麼要學這個?這個沒有意義!」的心態。比如教授語言時,將學習內容融合角色在特定情境中的扮演、對話,這種教學模擬會對學生有更多練習與產生「這很有用」的共鳴。

3.協作式教學(collaborative approach)

以團隊合作,在團體裡分享學習過程。雖然有些人討厭學校老師說「好!那現在分組吧!」,但這其來有自:教育學者發現,當人們一起研究課題,學習效果會提升。試想,要一個人自己讀自己的書,跟必須要與團體中他人解釋、溝通,甚至辯論,更能讓主題有清楚焦點。另一方面來說,在團體中就跟比起自己讀書,會更有進步的目標與動力吧~

老師通常也是希望學生可以在彼此不擅長的領域互相幫助,並利用團體中自我修正的效果,讓團隊合作的結果比個人呈現來得好。

  • Ollie我看到書裡的舉例會覺得滿理想的哈哈,因為很多好處感覺跟現實格格不入......老師如果沒空擔任小組的調和者,或者團隊中有難以調和的分歧,那所謂互相幫助、一起獲得更好成果,根本不存在~
  • 而且他還舉例經理要求資深員工訓練新員工操作機器,經理自己監督。他說這樣會讓資深員工想起自己不會操作機器的感覺,我好問號......我認為,實踐上還是會根據大家互動的方式,導致協作教學不一定有好效果欸(我認為這很吃互動,互動不好就一切掰掰)

4.探究式教學(inquiry-based approach)

「提出問題」是教學核心。探討問題、答案,著重發現問題到探索出答案的過程。

  1. 確認式探究(confirmation inquiry):闡述問題與解答,向學生展示整個過程(展示型)。
  2. 結構式探究(structured inquiry):提出問題與解決方法,但是答案由學生自己找(學生要具備一定主動性、對答案的好奇)。
  3. 引導式探究(guided inquiry):老師提問,學生要想解決方案與答案。
  4. 開放式探究(open inquiry):老師什麼也不提供,沒有問題、方法或解答,而是讓學生自己有想法。這也是蒙特梭利教育的根本基礎,不同年齡的小孩聚集,並且自由探索想學的內容。  優點:探索的必定會是他們自己感興趣的,也會具備發展解方的能力(學生也可以自己思考,而不是老師單方面灌輸)

探究式教學會比較難以準備,也不是適合所有學生。雖然可培養孩子的好奇心(會比較自主的探究答案),但若有學習障礙或思維沒有那麼快速敏捷,難以跟上課程,恐怕會羞愧或自信低落。

5.反思式教學(reflective approach)

把反思放在學習中心,並且融合前述幾種教學方法。老師利用反思式教學,不時停下腳步評估目前情況並調整。

教學實用面很重要。沒有所謂難或學生太笨,只有方法不適合

經常提醒自己教學只是工具,為了達到目標,應該要嘗試不同方法


Instagram✍:Olivia_Read_Books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